AI 不只是技術,更是文化的戰略資產-從 Shisa.ai 看見日本的 AI 主權實驗
前陣子,我和一位長期在日本創業的外國朋友聊到在地經驗。他說,相較於市場競爭,最需要時間適應的,反而是日本獨有的溝通方式。 「有時候對方講得非常禮貌,但我還是無法確定,那到底是真的答應,還是其實在婉拒?」他苦笑著舉例,有一次請客戶幫忙介紹窗口...
前陣子,我和一位長期在日本創業的外國朋友聊到在地經驗。他說,相較於市場競爭,最需要時間適應的,反而是日本獨有的溝通方式。 「有時候對方講得非常禮貌,但我還是無法確定,那到底是真的答應,還是其實在婉拒?」他苦笑著舉例,有一次請客戶幫忙介紹窗口...
上個月,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和一位學生聊到AI。他坦白:「很多人偷偷用AI寫作業,但老師還是要我們自己寫完。」這段話,點出一個核心問題:當AI做得又快又好,我們仍堅持自己動手,是為了學得更好,還是因為這樣才算有價值? 當然,我相信學生自己完成作...
在東京街頭的一間餐廳裡,一名外國旅客指著菜單,試著用英文詢問:「Hi, just wondering—does this contain any nuts? I’m allergic.」(你好,這道菜有含堅果嗎?我會過敏)店員一愣,聽不懂對...
親愛的Matt: 恭喜你在 2025 年踏進大學,即將展開一段繽紛又充實的旅程,但你踏入的,是一個已經完全改變的世界。AI 能寫報告、做影片、寫程式,幾乎所有事情都做得比你好。你可能會興奮,也可能會困惑:讀書還有用嗎?畢業後,世界還需要我這...
「我可以告訴你,在數位世界裡,我們沒有真正的隱私。」,訪問資安新創 Terminal 3 的這一天,創辦人劉可瑞(Gary Liu)一坐下來便開門見山地說,「聽起來很可怕,但這就是現實。」 這番話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來自劉可瑞在矽谷科技業第一...
Amazon 在今年三月推出「Buy for Me」新功能,讓使用者只要在 App 裡點一下,AI 就能幫忙到其他品牌網站下單、填資料、完成付款,整個過程不需要用戶親自操作。 像這樣由 AI 代理人(AI Agent)「代勞」的服務,正在快...
在 AI 迅速滲透生活與工作的時代,除了作為投資人思考未來的衝擊,作為一名爸爸,我也不斷思考,在 AI 時代,怎樣的教養方式才對? 既然未來孩子最需要的能力,不再是「解題」,而是「探索」。我想這也意味著,一種在亞洲家庭裡習以為常的教養邏輯 ...
有些創新,不是水到渠成的產物,而是來自一群人心裡的吶喊——「事情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Tesla、SpaceX、Palantir 都是如此。他們的存在,並不是因為市場已經準備好,而是因為有人選擇去推動一件原本不會自然發生的事。沒有人急著要電...
在看完華倫.巴菲特最後一次主持的年度股東大會後,我腦中反覆浮現一個問題: 我會被 AI 取代嗎?但更重要的是:創業者還需要我們嗎? 那一天,巴菲特並沒有談論科技、AI,或下一個爆紅趨勢。他只說了三個詞:清晰(Clarity)、判斷力(Jud...
最近,越來越多利用 AI 工具的創作案例讓人驚艷:有人用 Replit 做出記帳 App,有人用 Runway 生成廣告動畫短片,也有人用 ChatGPT 設計出完整的網頁。 這也讓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一個問題——當 AI 已經能即時存取全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