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1, 2022

創業者別怕「打擾」投資人

在探討世界各地的新創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成功的因素是什麼時,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不外乎是市場環境與商業模式,或是政府政策、人才培養,以及創新能量等環節的差異。不過有一個我認為很關鍵,卻很少有人關注的差異,是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

我認為,東方文化的含蓄內斂、害怕打擾他人的潛在特質,常常也是亞洲創業者與投資人互動時的包袱。就我觀察,亞洲創業者通常傾向把投資人當成「老闆」,與投資人互動時大多喜歡報喜不報憂,平時若非必要也會盡量避免「打擾」投資人。當然,無論基於任何理由,創業者希望在投資人面前展現出最好的一面,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其實我們也都曉得,在創業的路上絕不可能一帆風順,更不可能單打獨鬥。和投資人過度保持距離,其實反而會讓創業者錯失許多運用投資人其他資源的機會。

相反地,在我和矽谷創業者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們非常習慣於大方地向投資人詢問資源與幫助。我曾遇過創業者在每個月寄給所有投資人的電子報上,開頭就設計了一個大大的感謝專區,寫上:謝謝A投資人幫我找到人才、謝謝B投資人引薦了合作機會、謝謝C投資人協助下一輪融資….等等。老實說,幾次下來如果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上面,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呢!這時候,投資人反而會主動去思考自己可以提供什麼資源。

我也曾在酒會上認識一位創業者後,雖然沒有投資,還是會每個月收到來自他的近況報告。過了好一陣子再見到他,絲毫沒有生疏感,反而有更多可以聊的話題、對他印象深刻。更多時候,我們投資的矽谷創業者,常常喜歡和我探討在創業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甚至傾訴作為公司領導人無法輕易對外訴說的煩惱,相處上更像是夥伴、朋友。當有這樣的互動基礎,自然會培養出更多的信任,那麼創業者在日後公司運營的許多決策上,或是遇到困難時,都更有機會獲得投資人的支持。

雖然投資人並非萬能,但若能深入交流、挖掘,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和收穫。因此,我還是非常鼓勵所有創業者們都不要害怕去「打擾」投資人,而是要盡可能地善用投資人的資源,讓這一筆投資不只是限縮在資金與股權之間的利益關係,而是能夠發揮更大的綜效!

本篇文章授權於《今周刊》專欄刊登

近期文章

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