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再創業?我確定每次我都說不會……太累了!」這句話出自連續創業家葉建漢的口中,實在不太有說服力,因為現在他正在做的智慧手沖咖啡機 iDrip,已經是他第四度創業。在 Podcast 節目《知識衝浪》中,葉建漢分享,他的熊市震撼教育,得從二十多年前的第一次創業說起。
當時,他還在交大唸書、連什麼是創業都還沒搞清楚,卻做出驚艷市場的「電子地圖」,比 Google Maps 還早,更於創立第一個月就收到一筆五千萬元的收購邀約,接著又收到福特汽車開出高達 15 億預算的接案邀約。然而,考量團隊規模和能力,他忍痛放棄 15 億、選擇另一個規模較小的 2 億元案子,這在當時看來是更穩妥的安全牌。
沒想到,網路泡沫來了,該客戶從此人間蒸發、辦公室一夕搬空,連帶拖累葉建漢的公司、終至清算資產,「第一次創業,就這樣悶不吭聲地輸了。」
不過,他的創業路並不僅止於此。2004 年,他嗅到行動(Mobile)商機,創辦網路新創「時間軸」,比 Facebook 更早做出依照時間排序呈現資訊的功能,並從 toC 轉向 toB App 研發,吸引可口可樂、星巴克等知名企業成為其客戶,最後被遠傳收購,也成為當時台灣少數賺錢的行動網路科技公司。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創業環境,可行的路徑永遠不會只有一條、也可能不斷變動。正如葉建漢認為:「找到問題只是第一步,找到一條可行的路,才是創業精神裡最重要的。」
但創業家該如何靈活思考、改變策略,找到那條對的路,讓自己能持續存活下去?
首先,在創業這條路上,沒有人有正解,因此應把握在有資源時盡可能嘗試不同方法。
其次,創辦人得思考,若遇到最壞的狀況、公司即將結束,你能留下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品牌、研發、人才,抑或用戶基礎?如果在這領域裡、有一人會成功,那他所需的關鍵解決方案是什麼?「如果你創造出未來成功對象(拿下市場)的最佳條件,就很可能被策略投資或收購,」葉建漢分享,永遠都要看清楚自己的價值,而不是選擇看似最安全保險的那個方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不管遭遇什麼挫折,創業家都要建立好自己的名聲,做到承諾。如此,即便當下未能順利拿下市場,等時機跟佈局更成熟,過去的人脈和新資源,將加乘出新效應。
除了擬定詳盡策略,也同樣重要的是,創辦人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當你覺得自己體弱多病時,你接觸到環境的每一個聲音,可能都會讓你感覺自己不對、自己不應該堅持下去、自己的方法是錯誤的,應該照著這些別人的方法,」他說,「其實最終,還是你自己的免疫力最重要,所以你必須要調整自己的心情。」
在經歷多次創業天堂路的洗禮後,葉建漢也分享了協助他跨過谷底的三個關鍵思維:
- 今天就是可以努力的第一天
很多人會害怕、猶豫到底該怎麼走,但重點是,先想好下一步往哪走比較好,就先踏出那一步。凡事都從這一步開始,今天就是可以努力的第一天!
- 先預想最壞情況
面對恐懼時,先想到最壞的狀況,可能是破產、名聲變差、投資人不信任我等等。先在心裡經歷過這一切後,便能用更坦然的態度面對,工作狀態也會更好。
- 回顧最初目標
雖然創業不免遇到想放棄的時候,但每次都會想,這目標哪裡不對?如果這目標是對的,那只是現在這條路走不過去,不用全然否定過去。
「把事情想到最壞、把價值想到最遠、把能夠活下去的路想清楚後,自己做出決定。因為這是你的創業,不是別人的創業。」葉建漢說。
雖然這條天堂路並不好走,還可能遇到颳風下雨,但或許你我能做的,也只有在自己所選擇的路徑上繼續邁開步伐,直到看見彼岸的那天。
📍 知識衝浪收聽連結:請點此
*本集內容皆非投資建議,投資前應謹慎研究、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