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1, 2022

把熊市當常態的生存之道

「Pinkoi 從 Day1 就是熊市,」在 Podcast 節目《知識衝浪》中,亞洲最大設計商品電商 Pinkoi 創辦人顏君庭 Peter,與我們分享他創業一路走來的心得。

2011 年 Pinkoi 剛成立,當時,外界並不看好亞洲設計市場,在市場拓展時更曾被質疑是詐騙。但如今,從台灣出發的 Pinkoi ,已經是版圖已橫跨日本、泰國、香港等地,​​擁有超過 500 萬名會員的跨國平台。

超過十年的創業歷程,難免遇到營運逆風和挑戰,這時該如何凝聚團隊向心力、提振士氣?

Pinkoi 的作法是,每季舉辦全員大會,和團隊成員分享公司近況。乍聽下並不特別,但關鍵在,就算公司遭遇困難,也不用糖衣包裝現實,而是誠實分享公司現況。只有在了解公司遭遇的挑戰後,團隊才能同心協力解決問題、也凝聚向心力。

顏君庭說明:「想像公司是一艘船,如果船長從頭到尾只講:『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從起點到目的地一直都會是風平浪靜』,我認為這船長不夠盡責。因為過程中,有可能遇到暴風雨、引擎破洞或漏油,要告訴團隊,團隊才能想怎麼把洞補起來、修好引擎,甚至是增加備援。」

如何在成長和控管成本間取得平衡?這也是熊市下的重要課題。對此,顏君庭有三點建議。

  1. 專注解決用戶痛點 

現金流取決於,客戶是否願意為你的服務付錢,因此要時時問自己:「是否幫我們的社群創造價值、解決痛點?」甚至是,有哪些痛點雖然還未著手,但是有機會解決並創造更多價值。

該如何衡量用戶痛點是否被解決,可透過不少量化指標觀察,包含:用戶留存率、是否持續付費等等。

  1. 創造正向現金流 

若產品本身已能創造現金流,那麼可進一步思考,這些已證明可帶進現金流的業務,是否有機會做更大、讓現金流不會因短期缺口而受傷?

  1. 從 P&L 數字了解決策是否正確

仔細挖掘損益表(Profit & Loss)上的數字,能幫創辦人找到優化公司營運的切入點,也是判斷決策是否正確的關鍵指標。例如,從營收轉成毛利的過程檢視哪裡可優化、是否有辦法創造更好的經濟規模等等。

對創辦人本身,顏君庭認為,創辦人需要用開放心態吸收各種資訊,包含負面回饋,才能用更健康的心態擁抱熊市下的不確定性。

「有一陣子,自己也很 burnout(過勞),不曉得未來怎麼走……,這十年裡,有一年到一年半的間,你問我未來要怎麼走?I have no idea。」顏君庭回想。

工程師背景出身的他,在創業初期只專注在寫程式、開發產品,卻對公司的長期發展很迷惘。他形容,當時自己的角色比較像「builder」(建設者),而不是「thinker」(思考者),但其實後者對創辦人來說更重要。

直到某天,Pinkoi 其中一位共同創辦人告訴顏君庭:「你不該再寫程式。」更把他的 Github 權限關閉,才強迫他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主要任務從寫程式轉變成與人溝通,也是直到那天,長期戰略思考的開關才真正開啟。

從那之後,他比過去更積極和投資人聊天,到市場上接觸不同人,啟發新想法。他也喜歡透過讀書,從他人經驗中學習如何面對迷惘。

熊市下,他推薦大家重讀 2001 年出版的《從 A 到 A+: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祕》,因這本書描寫的正是,在 2000 年代的網路泡沫下,為什麼某些科技公司能成功生存、而某些卻在泡泡破滅後消失,與現在的環境背景如出一徹。

最後,顏君庭與我們分享,練就他心理韌性的關鍵之一,其實來自育兒經驗。創業初期,他得一邊寫程式、一邊餵奶,還曾有一次一個不小心,奶瓶就在電腦上打翻,讓整個工作得全部重來。

「那段時間的焦慮、慌張、無助等感覺,基本上跟創業差不多,甚至更辛苦,」顏君庭說,但這也讓他在未來面對創業挫折時,能更沈著,畢竟在他看來:「沒有什麼事情,比打翻奶瓶更糟糕!」

📍 知識衝浪收聽連結:請點此

🌊 本集踏浪指南

  • Pinkoi 從 Day1 就是熊市
  • 設計市場就像 Web3 一樣仍處於早期、成長空間大
  • 向船長學習如何凝聚團隊
  • Peter 如何養成心理韌性
  • 熊市下要注意的三件事
  • 用開放心態擁抱不確定性
  • 創辦人被迫跳脫舒適圈的故事
  • 熊市下適合重新溫習的一本書

*本集內容皆非投資建議,投資前應謹慎研究、評估風險

近期文章

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