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在同個地方協作的團隊,會比遠距協作的團隊還要來得有生產力嗎?現在還沒有人敢下定論。
2020 年,許多公司捨棄原本進辦公室的實體上班模式,轉向更分散的異地協作模式,也更傾向在全球各地可配合的時區中,招聘好人才。但,在距離轉向「遠距優先」超過兩年的現在,越來越多創辦人開始意識到同地協作的重要性。其中,有些公司已經決定 100% 回歸到辦公室上班,然而,也有不少公司仍持續在全球各地設立團隊,對多數公司來說,出差和更頻繁的異地會議/活動等相關開銷,比以往都來得多,有時甚至超過辦公室租金。
遠距協作,可能會帶來昂貴的代價,無論是考量到費用面或者是潛在的生產力流失(包含人才培訓、團隊文化建立、即時腦力激盪等等)。然而,想維持同地協作,同樣也可能付出昂貴成本,原因是,好的人才散落在各地,且追求工作彈性的頂尖工作者,可能不一定願意回到辦公室。
如果你正在為了該遠端還是該回實體辦公室而煩惱,我們從心元資本的 portfolio 中,看到兩個挺有創意的解決方案,希望與大家分享。
設定好固定的核心協作時段
要如何同時保有遠距工作的彈性,以及實體協作的生產力?先想想看,如果有員工在進辦公室後才發現,其他同事都在那天居家上班,士氣將大受打擊。就連創辦人都可能為此煩惱,一名創辦人曾告訴我:「我身為這間公司的執行長,但那天,我卻是整間公司裡唯一進辦公室的人,其他人都居家上班。」
一種方法是,將每天下午的一到四點,設定為整間公司的固定共同協作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大家都不能安排外部會議,且必須將這段時間保留給其他團隊成員。對於同地協作的團隊來講,這表示,每個人都必須在下午一到四點待在辦公室裡,但其他時間仍可選擇居家上班。對於異地協作的團隊而言,這表示,在那段時間裡,大家都必須在線上且可被聯繫上,不管是個人會議,或者是與客戶、廠商、投資人、面試者等的外部會議,都應該要可以被安排在這時段裡。共同協作時間,讓整間公司得以凝聚在一起,而這可以是一天中的任何時段,只要每天任選連續的三小時即可。
對同地協作的團隊而言,這方法可有效解決上述彼此見不到面的問題。而對異地協作的團隊來說,這雖然不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卻能替團隊設下清楚的界線和凝聚注意力。
在這段共同協作的時間裡,可以在 Slack 裡發布公告、讓大家更即時地接收到訊息,需要時,也能撥通電話、快速解決問題,或透過 Zoom 召開需要更長時間的腦力激盪會議。如果不這樣規定,只要會議時間超過三十分鐘、參與人數超過三人,很可能永遠找不到彼此都有空的時段。共同協作時段,不僅創造出同地工作帶來的偶然驚喜(serendipity)跟效率,卻又能同時保有遠距工作的好處(例如更快樂的員工、更廣泛的人才庫等等)。
高階主管需同地協作
為了尋求好人才,員工可以從各地招聘,但高階主管則必須優先考慮與總部同一城市、可進到總部辦公室工作的人選。
一名創辦人曾跟我分享,他們雖然在美國各地招聘人才,但必須確保高階主管們在同個城市裡工作。這是考量到團隊間的化學作用和見面頻率對公司營運的重要性。如果一名創辦人的高階主管們採取遠端上班,那麼可以預期,這間公司將需要付出更多出差費用。試想,創辦人跟高階管理團隊間,每季只見一次面是完全不夠的。再者,如果創辦人與高階主管間的步調未能同步,可能將為此付出相當高的成本。和公司三到四位核心的主管同地協作,可以替創辦人省下開銷(減少出差次數),時間(減少確認彼此時間的次數)和拉長公司生命週期(經營團隊步調更一致–>更多產出–>獲得更多投資)。雖然,高階主管在同地工作的策略,可能會讓創辦人錯過一名超級優秀但不願意搬家的 CMO 人選,但如果創辦人和管理團隊間,曾因遠距協作而溝通不良或關係緊張、但見面時又迎刃而解,或許這是值得一試的取捨。
關於遠距協作還是回到辦公室?這題沒有有正確解答,但如果你剛好在打造團隊和擴大規模的階段,希望上述作法可以替你帶來一些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