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 2023

你也有「AI 焦慮症」嗎?

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ChatGPT 近來掀起的旋風,不只引發全球熱議,也觸發了人們的「AI 焦慮症」。只要在對話框輸入幾個指令,無論是寫程式、文章創作、市場分析,甚至寫情書,ChatGPT 幾乎都能提供不錯的答覆,讓許多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不免擔心起了自己的職涯。

世界經濟論壇曾預測,到了 2025 年,將有 8500 萬個工作被 AI 取代,同時也將有 9700 萬個工作應運 AI 而生。可以想見的是,這將是一場大型的機會重分配。如何在這場後 AI 時代的競賽中爭取機會,考驗的不僅是個人,還有各國政府、教育單位,以及企業的智慧。

對個人來說,我認為,已經累積一定經驗的工作者,其實無須太過擔心。只要能與時俱進,學習如何使用 AI 工具,反而能大幅增進工作效率並提高工作品質。真正讓我擔心的,是下一代的工作者。

當今工作者大多會在初入職場時,透過處理「基本功」的任務來培養專業技能,以及對產業的理解。然而,這正是 AI 在快速取代的環節。未來當下一代工作者進入職場,許多企業已導入 AI,他們要如何逐步養成專業?再更往前一步思考,我們的教育是否能讓他們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挑戰?這些便是這場機會重分配中的重要關鍵。

自從生成式 AI 走入大眾視野,新聞上不乏學校擔心學生濫用 AI 而禁用的消息,然而教育體系應該迫切思考的是,如何將 AI 納入教學中,讓學生不僅有能力使用工具,更要培養邏輯思考與快速學習的能力。過去填鴨式教育把孩子教成能回答問題的人,如今卻是最容易被 AI 取代的能力,而未來能理解「底層邏輯」的人才,才有機會在充滿 AI 的職場生存。

至於政府可以採取行動的,則是思考如何在政策、法規上因應衝擊,兼顧科技創新的同時預先避免 AI 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例如大規模失業、真假難辨的訊息或影像流傳、利用AI技術詐騙或犯罪……等等。

當我們焦慮 AI 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同時,更應該思考如何駕馭科技,同時保有人性,而非讓科技的進步加劇社會走向兩極化的可能。共勉之!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今周刊》專欄

近期文章

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