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5, 2025

贏過那個「怕輸」的自己

上個月,我和國際媒體聊到我的故事。編輯說:「我們這期的主題是心智遊戲。你以前是網球選手,那不就是最經典的心智遊戲嗎?能否分享一場影響你最深的比賽,以及從中學到的教訓?」

這句話,立刻把我拉回青少年時期的一場關鍵比賽—— 一場我以為自己會贏,卻徹底被擊垮的比賽。

當時我排名全國第一,贏下那場比賽,就能守住年終第一的位置。比賽一開始,我的狀態極好,節奏與策略都在掌控中。

然而,幾個連續的失誤讓一切崩壞。那些我最有信心的擊球突然失靈。我開始焦慮:「為什麼會這樣?」,注意力從「下一球怎麼打」,慢慢變成「千萬別再失誤」。

從那一刻起,我不再是在打球,而是在跟恐懼談判。對手察覺我的猶豫後加強攻勢,而我越打越縮手,直到整場比賽被逆轉。

那次失敗後,我久久難以釋懷。因為我知道真正擊敗我的不是對手,而是那個「怕輸」的自己。

多年後踏入職場,我才發現,不只是我,幾乎每個人都在和自己心裡那個聲音對決。創業、投資,本質上都一樣:大家都聰明、有技巧。但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反應的速度,而是心態。當事情出錯時,有人慌亂失焦,也有人能冷靜判斷形勢後再出發。唯有不被上一分困住的人,才有餘力迎戰下一分。不被過去牽制,只專注在眼前的挑戰,這才是分勝負的關鍵。

我看過許多創業者第一次並不成功,甚至被貼標籤是「失敗者」。但他們沒有停滯,而是在跌倒的地方重新振作;他們會吸收教訓,然後快速聚焦在下一步該怎麼走。這樣的人通常走得更遠,最終創造出偉大的公司。

看著他們,我也慢慢明白,真正決定輸贏的,是心裡的分水嶺。這不只是創業者的課題,也是我一路以來反覆面對的功課。人生如比賽,輸給自己並不可恥,因為往往正是在那些時候,成長才真正開始。真正的勝利,不是從不出錯,而是能一次又一次,放下過去、贏過先前的自己。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今周刊》專欄

近期文章

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