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3, 2022

品牌大咖搶攻元宇宙

自元宇宙一詞登上各大媒體版面後,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在討論究竟什麼是元宇宙。各大全球知名品牌自然也不想錯過這波熱潮,從時尚產業到食品零售業紛紛推出各種計畫,搶先在元宇宙中插旗佔地。

例如 Gucci 近期購買 The Sandbox 的土地,打算創造用戶交易時尚單品的虛擬社交場所。Adidas 也攜手 NFT 項目 Bored Ape Yacht Club,打造能夠在 The Sandbox 穿戴的虛擬服飾。美國速食龍頭麥當勞更宣布註冊在元宇宙中的商標,包含 McDonald’s 和 McCafe,計畫推出結合宅配的特色虛擬餐廳。

科技業也不遑多讓,預計利用元宇宙提升企業內部的生產力。例如 NVIDIA 宣佈建立全球首個虛擬協作平台 NVIDIA Omniverse,將整合 Blender 和 Adobe 創造新的工作體驗。目前各大品牌的策略大多是將現實世界中的商品或品牌體驗融入既有的元宇宙生態環境中,包括上述提及的在 The Sandbox 中購地打造虛擬店舖,或發行 NFT 等等。

雖然目前實體世界知名品牌宣佈進軍元宇宙,通常能獲得大量的關注和曝光,不過,面對更熟悉生態系、做法相對靈活的元宇宙原生品牌競爭,要如何在注意力極為短暫的元宇宙中持續獲取用戶青睞,並成功達到虛實整合,仍是極為困難的課題。

品牌大舉進軍元宇宙,不免讓人有種回到 2000 年初的既視感。

在當時,線上虛擬互動遊戲《第二人生 Second Life》紅極一時,也創造了龐大的商機。根據開發者 Linden Lab 估計,光是 2006 年就有價值約六千萬美元價值的「產品」在這裡交易,各大品牌也紛紛搶進,然而 Adidas、Reebok、Toyota 等虛擬商店卻是乏人問津。

歸咎其原因,其主因之一是因為缺乏有效的宣傳。據統計,當時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玩家不知道遊戲中存在這些商店。

此外,品牌所提供的虛擬商品大多與現實生活中相同,玩家購買想要的商品後便快速離開商店,無法與品牌建立深厚的連結;加上玩家所購買的虛擬裝備缺乏目的性和玩法,更少了讓玩家購買的誘因。

種種原因導致了各品牌在《第二人生》經營失敗,甚至讓部分玩家相當反對現實生活中的品牌入侵他們所創造的虛擬世界。我認為這樣的案例,是今日品牌們進軍元宇宙很好的借鏡。

元宇宙提供了品牌們一個全新的行銷戰場,考驗的不只是品牌的想像力與創意,更多的是設備、軟體與技術人才的整合能力,以及如何在行銷活動融入AR/VR 科技、遊戲設計、區塊鏈技術等應用,設計出沈浸式的體驗。

此外,元宇宙中的支付流暢度也將成為關鍵。平台是否支援傳統信用卡支付、如何兌換虛擬貨幣,亦或是跨裝置的支付等,將影響品牌將虛擬資產變現的能力。再者,消費者熟悉此一新興科技的速度,也是需要納入考量的。

即使如此,各大品牌依舊前仆後繼地投入元宇宙開發,為的不僅是吸引年輕受眾、觸及更加廣大的族群,同時也希望藉此翻轉品牌形象,並及早佈局於未來的虛擬經濟。品牌的進駐,無疑加速了元宇宙概念的推廣,帶領產業走向虛擬與現實交錯的時代。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經濟日報》專欄

近期文章

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