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6, 2023

當 AI、協作工具進入職場,你該避免只當「人類路由器」

全球科技業迎來一波波的裁員潮,不論是獨角獸還是網路巨頭都難以倖免。根據數據追蹤網站 Layoffs.fyi 統計,從今年初至今,時間才短短不到三個月,美國科技業累積裁員人數已超過十萬人,包含 Google、微軟、Meta 都榜上有名。

乍看,這似乎只是為因應經濟不景氣下、縮減開支的應急措施,不過,更根本的原因,或許還是來自過去幾年自動化和企業協作工具的普及,再加上疫情推波助瀾,讓組織人力結構已被徹底翻轉。

之所以這麼說,在於在這波大裁員中,有不少公司將裁員目標鎖定「中階管理層」。

最近一篇《彭博社》報導指出,Google 光是有掛有「管理」頭銜的員工就多達三萬人,也成為這波的裁員目標。伴隨著裁員消息,Meta 也同步將2023年定義為「效率年」(Year of Efficiency)。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更一直都是追求「極致精實」(lean and mean)的代表,也難怪當他被問到在Twitter最受不了的事情時,他的答案是:每位工程師的程式碼似乎都有十個人在「管理」。

管理,應該是要讓組織更有效地達成目標,但在這股氛圍下,「管理」這一詞,卻儼然成為「效率」和「敏捷」的新敵人。

什麼是「人類路由器」?

在新科技快速迭代、變化多端的科技產業裡,強調敏捷、人人都需有戰鬥力,也因此更信奉「精實」一詞。然而,隨著公司規模擴張、問題變得更複雜,也需要更多部門協作,帶來更多人與人間的溝通,也因此需要更多「管理」人員,讓上到下、不同單位的資訊得以同步。

不過,隨著溝通量變多,還得處理人類溝通間存在的認知落差,管理人員的時間也被無數個溝通和會議填滿,而沒有時間去做其他更有生產力的事情,也讓企業落入組織肥大與不效率的陷阱。在科技產業很常聽到「人類路由器」(human router)這一詞,就是用來形容主要工作為同步資訊、而沒有做更多加值或其他產出的中階管理人員。

生產力協作工具如何改寫組織運作?

這一切,都因為自動化和企業協作工具的出現而改寫。

過去,中階管理層的主要工作項目,大致可分為這幾類:監控團隊生產力、確認工作進度、表單製作、文件管理等等。而這些工作,如今大致都已有對應的協作工具可做到。

以心元資本投資的企業訊息和協作工具 JANDI 為例,其便在企業訊息功能中,整合大量生產力與協作工具。

針對上述提到的跨部門溝通痛點,透過 JANDI,可根據專案、部門、工作項目、議題等設定主題式群組,讓重要資訊不漏接,且能直接在群組內共享檔案。未來,若有其他人員需要回溯資訊,也能直接在群組內查找,降低溝通成本。此外,JANDI 也整合派發任務、設定個人和團隊的代辦事項等工具,方便追蹤工作進度,也減少遺漏事項

在各類工具不斷推陳出新的現在,JANDI 也與許多第三方工具整合,像是 Google 行事曆,讓同事知道彼此行程,還能自動化提醒開會時間,其他工具還包含專案管理系統 Trello、程式碼協作平台 Github、客戶關係管理工具 Salesforce 等,可減少視窗切換、訊息複製等重複工作,集中管理訊息。

這也是為什麼,Gartner 預測,上述中階主管的日常任務,到 2024 年將有近七成完全自動化,徹底改變中階主管的角色。一篇由華頓商學院教授發表關於自動化如何影響工作的研究也指出,自動化可以為人類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例如,以往的農業人口在自動化機器出現後,可釋出做下一代的服務業工作。但相對來說,對管理人員的需求卻將因此減少,其中一大原因是,當機器能自動完成監測報告等例行任務,不只避免人為錯誤,也不再需要花額外人力去監控。

把時間拉近到最近幾個月,ChatGPT、Midjourney 等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出現,更展現出自動化工具的未來潛力。只要輸入幾個關鍵字,AI就能自動在幾分鐘內產出部落格文章或圖片,甚至還能設定風格,無論是加點幽默感的寫作,或是用動漫風格畫出台北街景,AI都能駕馭並自動產出。而人類,只需扮演提供指令、給予優化建議和最終決策的角色。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終將被機器取代。

回到管理者的角色,當管理人員能善用科技工具、更有效率地追蹤團隊生產力,如此,更多時間也將被釋出,做更多建立團隊、凝聚向心力和培育人才等管理事務。也正如哈佛商業評論《是時候解放中階管理人員了》一文所說,企業也該開始思考,除了以「管理者」為目標的升遷制度,是否還有其他發展路徑,能幫助員工在不擁有管理職責的情況下,職涯仍有成長空間?

從歷史角度看,每當一個新技術降臨,必定會有一小部分的工作被取代,即便是高技術含量的也是如此。唯一不變的,就是具備「成長型思維」、總是積極學習且不怕顛覆現狀的人,將是能和下一世代新技術共存的贏家。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數位時代》專欄

近期文章

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