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剛開始,心元投資的負碳建材新創 Partanna 就傳來好消息,其技術獲得全球混凝土設備大廠 TopWerk 肯定並簽署三年獨家合作協議,TopWerk 將正式向其現有的全球客戶群推薦 Partanna 的創新負碳建材,帶領 Partanna 走向更規模化的商業應用場景。
一直以來,營建業就是排碳大戶,占全球約四成的排碳量。其中,很大原因來自於,在混凝土中負責「黏著」的水泥,在高溫煅燒的產製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 Partanna 的創新處在於,其研發出可取代傳統水泥、且不需要高溫煅燒的新型黏著劑,因此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且這項新型黏著劑在固化過程中還會吸收二氧化碳,也因此被稱作「負碳」建材。
一項新技術,要能被傳統企業、特別是更保守的營建業所認可,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我們從 Partanna 和 Topwerk 的合作,可以觀察到一個跡象:營建業正面臨著迫切的減碳轉型需求。
首先是,在 2050 年淨零碳排的趨勢下,營建業已經成為重點檢討對象。
例如,在 2022 年,印尼小島島民就以氣候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讓島嶼面積變小,影響居民生計,一舉告上全球排碳量前五十大的瑞士水泥巨頭 Holcim,要求該公司賠償島民因為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儘管這項訴訟可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對國際大廠來說,仍是不容忽視的警訊,也是促使其加快轉型腳步的驅動力。
其次是來自法規的推動。
在減碳腳步更快的歐洲,已有許多國家將建築物碳排納入法規。例如,瑞典規定從 2022 年起,新建築都得申報該棟建築物的碳排量,通過審核才能獲得建築許可證的批准。法國也在同年推出 RE2020 環保法規,要求新建築需評估碳排生命週期(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也就是把建材生產、營建運輸、建築使用、拆解建築物、廢棄物處理等過程中會產生的碳排都計算出來,並加以規範碳排上限。
另一個加速產業轉型的關鍵,來自客戶。
作為美國營建業大戶,美國各大州和拜登政府在最近幾年紛紛響應「購買潔淨能源」(Buy Clean)政策,希望以政府巨大的採購能力,支持減碳建材廠商,以加速建築產業去碳化。在挪威,政府的公共建設標案也把「營建運輸過程」的碳排納入考量,會優先選擇已採用電動化設備(如挖土機、起重機)的廠商,激勵當地工業用車加速轉向電動化。
在大環境趨勢、法規到客戶的驅動下,對營建業來說,如今,減碳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考題。對碳足跡的掌握,將成為未來營建業者的關鍵競爭力。
上述提到的水泥大廠 Holcim 更宣布,目標在 2050 年停止銷售水泥,轉型成為「脫碳建築」(decarbonizing building)解決方案商,預期將帶動更多建材業者擁抱減碳技術。截至 2023 年,Holcim 的減碳系列產品已經占其年營收約 20%。
傳統產業迫切轉型的當下,是新創落地產業的大好機會,但過程中也要站在大廠角度思考,如何降低創新產品的採用門檻。例如,Partanna 的負碳建材,能直接用於既有混凝土生產設備、而不用「顛覆」整條產業鏈,對作為混凝土設備商的 Topwerk 和傳統營建業者來說,接受度更高。
從原料、建設到重建,我相信在每一棟建築物的生命週期中的每個環節都有不少創新機會。更棒的是,在產業創新的同時,也能為環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力,就像 Partanna 的負碳建材竟然也能用在珊瑚礁復育,對此我相當期待!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數位時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