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7, 2023

AI 浪潮下給創業者的提醒

ChatGPT 掀起生成式 AI 浪潮,已經在科技圈帶來現象級影響。

只花一週,ChatGPT 用戶數便突破百萬,成為史上成長最快的軟體,超越 Twitter和 Facebook。緊接著,各種專門生成文案、寫程式、室內設計風格等等的 AI 工具紛紛推出,一時之間似乎成為所有人的創業題目,以及創投追逐投資的對象。

根據 CBinsight 報告,2022 年生成式 AI 相關題目獲得的融資金額超過 26 億美元,幾乎是 2021 年的兩倍。科技巨頭如微軟和 Google,也不斷發布 AI 新產品、火力展示,看誰能奪下 AI 時代的話語權。

不過,現在這波生成式 AI 熱潮,不禁讓我回想到十五年前「定位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剛推出的光景。

定位技術,在 2008 年被 iPhone 支援後,便成為那幾年最熱門的創業題目。各種「定位」版本的社群、購物、約會工具紛紛出現,相關新創也不斷湧出,想成為下個世代的大平台。

其中一間指標新創,是 2009 年成立的「定位版社群網路」Foursquare,其主要功能是讓用戶「簽到」(check-in)、與朋友分享位置,以換取更多徽章。這個小功能,讓 Foursquare 在推出後一年,用戶數便破百萬,超越花了兩年才達到百萬用戶里程碑的 Twitter,並成為創投爭相投資的對象,成立不到三年就獲得超過七千萬美元融資。

不只是新創,網路巨頭也在當年紛紛佈局定位服務,像是 Twitter 開放用戶標註自己的所在位置,Facebook、Google 和 Groupon 也大舉收購相關新創,整個網路圈掀起一波「定位大戰」。然而,當時幾間紅極一時、主打定位技術的新創,如今不是商業模式已轉型,就是已經消失。例如,原本瞄準一般消費者的 Foursquare,如今已轉型成面向企業的數據分析商。

每當新技術出現,總是會帶來巨大風口,掀起一波創業潮,但卻只有少數能留到最後,包含十五年前的定位服務技術,以及最近的生成式 AI。作為創業者,該用什麼心態面對一波波的新技術風口呢?

當新技術來臨,不少人會興奮地投入創業、想搶搭上最新風口,但隨著時間拉長、新技術的導入門檻降低,這間新創也將失去技術護城河。同樣地,未來當 AI 變成「大宗商品」(commodity),任何公司都能靠短短幾行程式碼將 AI 整合進自家服務,在早期掌握這項新技術的新創,將不再擁有獨特利基和優勢。

就像當初很多主打定位功能的服務,預設只要用戶來打卡,廣告主就能根據用戶位置投遞精準廣告。一開始,確實吸引到大量想嘗鮮的用戶,但隨著新技術普及,大公司開始將其整合進原有服務,用戶也開始從新創服務分散到其他地方。這時,能解決最多用戶痛點的公司才是能留下用戶的最後贏家。

因此,對創業者來說,在面對不同的新技術浪潮,還是要回歸創業本質,問自己:「要解決用戶和產業的哪些痛點?」。在這之後的下個問題才是:「新技術在其中能扮演什麼角色?」。這就如同,定位技術賦能了交通產業,讓 Uber、Google 地圖等應用應運而生,也孕育許多獨角獸,但這些公司並不會將自己定義為「定位服務」的公司,而是反過來從想解決哪些交通痛點的角度思考。

無論是創業、投資或任何尋找新機會的決策,我都相信,即便新技術、新風口一次又一次襲來,只要每次都能回到問題本質思考——想解決什麼問題,那是否應該、或是該如何要搭上這次的技術風口,答案將在每次的自我問答中,越來越清晰!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經濟日報》專欄

近期文章

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