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投資人與家長這兩種角色,最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AI 將如何改變教育?
或許已經有家長發現,最近孩子熬夜趕報告的次數變少了,而背後原因很可能是生成式 AI 已經成為孩子的「小書僮」—— 在以 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 AI 工具中輸入作業題目,不到一分鐘,一份上千字的報告便自動完成。
也難怪,生成式 AI 技術剛出現時,被冠上「作弊機器」的標籤,許多學校老師和家長如臨大敵,掀起一波反對聲浪。但幾個月過去,更多討論已經從「如何禁止學生使用 AI」,轉向「AI 如何促進學習」。
而我認為,AI 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其將開啟「個人化學習」的黃金時代。
就像 ChatGPT 開發商 OpenAI 的執行長 Sam Altman 在受訪時曾說:「這科技讓人最興奮的地方在於,其讓個人化學習得以實現。」同樣的,根據媒體報導,比爾蓋茲也看好個人化學習,透過旗下基金會投資相關領域超過 2.4 億美元。
AI更已走入教育現場,目前全球最大線上課程平台 Coursera、全球用戶超過一億的非營利教育組織可汗學院,都已經在線上課程中導入能提供學生一對一指導的 AI 助教。
這批擅長「對話」的 AI 助教大軍是怎麼運作的呢?
一種是引導思考。例如,當學生在一道數學問題卡關時,AI 助教並不會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會請學生先回想運算基本規則(例如:先乘除、後加減),以及該規則如何套用在該題目上,一步步引導學生找到解答。
另一種是角色扮演,讓 AI 化身各領域的專家和名人和學生對話。
例如,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直接問愛因斯坦,他當初如何發明相對論;想學古希臘歷史,可以指定和當時的哲學家柏拉圖對談;如果是想學商管類知識,也有模擬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和特斯拉執行長 Elon Musk 的 AI,與你分享特定商業決策背後的思考(當然,一切都只是根據既有資料模擬出來的答案)。
甚至,AI 助教還可以擔任辯論反方,持續針對學生的回答提出質疑。在一來一往的問答中,學生可發現自己的思考盲點、增加思辨能力,進而加深立論基礎。
這樣的「問答式」學習法,起源於 2300 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目的是透過不斷問問題,讓對方發現自己論點的矛盾處,並藉由不斷修正論點、層層分析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也是訓練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根基。
相較於以往單向、被動地吸收資訊的傳統課堂,問答式學習培養學生更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特別適合鍛鍊以往亞洲學生較不擅長的表達和提問力。
只是,在目前多數的學校教育中,常常是一名老師面對數十名學生,難以將問答式教育應用在每位學生上,如今有了 AI 助教,即便是大規模的學校,也能實現個人化教育。可以想像,當這些 AI 助教有了「記憶」,能儲存與特定學生的互動紀錄,便能設計出量身定製的學習方案和引導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專屬「蘇格拉底」。
愛因斯坦曾說,學校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教會學生專門知識、而是培養獨立思考,因為這才是適應進步和變化的關鍵能力。當我們學會如何正確地在教育過程中導入 AI,或許,AI 為教育帶來最大的啟示不是發明了哪些新學習法,而是提醒我們回到初衷。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經濟日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