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3, 2023

AI 顧問現身零售業

今年三月,比爾蓋茲在一場活動上分享,AI 將帶來新的產業洗牌,能在「個人化代理人工具」(personal agent)取得領先的人,將能主導下個世代,因為用戶將不再需要將搜尋引擎設為首頁、切換到生產力工具視窗,甚至不再需要點進亞馬遜頁面購物,只要下指令給AI助手,一切都能自動完成。看來,這之中最快被實現的預言,可能從零售業開始。

在 ChatGPT 上線後不到一年,心元 portfolio、台灣零售 SaaS 公司 91APP,也緊接著推出亞洲第一個原生零售 AI 模型 Jooii。​可以把 Jooii 想成個人購物顧問,只要輸入你想找哪類商品、想送給誰、有哪些需求和用途,它都能直接給出推薦商品。

現實生活中,或許我們還沒辦法擁有如電影鋼鐵人裡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 AI 助手,但只要能結合更多消費和市場調查數據,最懂消費者的購物顧問 AI 助手已經離我們不遠。

而這只是 AI 改變零售業的其中一個例子,從前端的客戶互動到後端的工作流程,AI 已經逐漸成為零售業中不可或缺的技術。

在前端的客戶互動上,除了上述 91APP 的例子,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則是將對話式機器人運用在另一種類型的客戶 —— 與人類供應商談判採購合約。目的是,透過提供更多合約彈性和行銷曝光等誘因,讓沃爾瑪獲得更多付款折扣或延長付款期限等好處。

藉由和 AI 談判新創 Pactum 合作,目前,沃爾瑪已經在美國、加拿大、智利和南非等供應商導入這套談判機器人,並且成功與近七成的供應商達成交易、平均省下 3% 的成本,沃爾瑪也預計將這套系統從供應商談判,擴大到物流費用的談判。

而同樣被生成式 AI 大幅改寫的,是消費者雖然不一定有感、但卻能替零售業者省下大幅成本的 圖片生成。

例如,時尚電商蘑菇街(WeShop)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AI 商業攝影工具。零售業者只需上傳簡單的商品照,選擇商品呈現樣式、場景、AI 模特兒國籍等,就能自動生成高品質的商品照。這可替零售業者省下一般約佔 GMV 2% 的攝影成本,對想拓展海外市場但預算有限的業者是一大利器。

另一個與圖片生成有關的零售業應用,是亞馬遜近期推出的掌紋掃描支付系統 Amazon One。

顧名思義,Amazon One 機器能透過掃描客戶的掌紋、靜脈等資訊,辨識出客戶身份,並連結到其亞馬遜帳戶和信用卡,做到付款、驗證會員或年齡等,簡單來說,就是將身份驗證從現在的「掃臉」變成「掃掌」。

但亞馬遜在研發這套系統時遇到一大難題:如何在手掌數據有限的情況下,提高掃描準確率?生成式 AI 就成為他們的解方。亞馬遜透過 AI 生成數百萬張擁有不同光線、姿勢、掌紋的手掌照,並拿來訓練其 AI 模型,據稱,其身份辨識的準確率已經比掃描兩個虹膜更準 100 倍。

如今看來,生成式AI已經為零售業的不同環節中帶來改變,然而,在關注新科技為產業帶來哪些變化的同時,更要提醒自己回頭思考,有哪些是產業未來不會變的本質,畢竟,競爭力,往往來自於掌握這些不變的核心、持續投入累積。

以零售業來說,無論科技怎麼變化,最終還是要回到這個本質問題:升級消費體驗和提升營運效率,以達到最終銷售成長的目的。只要想清楚這點,那麼掌握這項新技術的人,將比對手跑得更快;反過來說,如果只是一味不停導入新技術、而忘了要解決的本質問題,可能反而因為分散資源而帶來反效果。

值得思考的是,在迎接「最懂消費者和供應商的 AI 顧問」、擁有「最準確的身份辨識工具」以前,需要先提供更大量、更貼近個人的數據,才能成就那樣的 AI。「我們已經準備好這天的到來了嗎?」你我心中的答案,也是 AI 助手離我們還有多遠的答案。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數位時代》專欄

近期文章

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