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程式的未來就是不用寫程式」,早在2017年Github的執行長Chris Wanstrath就曾預言此事。過去,Windows透過滑鼠所帶來全新的互動方式建立了視覺化的操作系統,相較於先前需輸入指令的互動介面,視覺化的介面讓電腦的操作更貼近於人的直覺,也使得個人電腦日漸普及。時至今日,同樣的概念被套用在程式開發上,無(低)程式碼工具 (Low-code / No-code tools) 透過圖像化介面,利用點擊、拖拉的方式創作軟體,讓人能更直覺地做出原本需透過寫程式碼才能實現的功能,降低打造軟體的門檻,不具備程式語言能力的人也有機會打造自己的產品。同時,無(低)程式碼工具將許多基本功能模組化,讓工程師能以更少的程式碼完成任務,進而減少重複作業、提高開發效率。當2020年全球疫情加速數位轉型,企業對於技術和相關人才的需求隨之增加,數位人才短缺的問題便浮上檯面,傳統寫程式的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日益俱增的需求,使得無(低)程式碼工具再次受到眾人矚目。
無(低)程式碼工具聽似簡單,不過大眾可能還是難以想像這樣的新工具究竟能完成怎樣的任務。其實,無(低)程式碼工具僅是這類型工具的總稱,為了滿足不同程度使用者的需求,各個無(低)程式碼工具除了基本架構外,仍有其專注解決的領域,例如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提供用戶建置自訂應用程式和自動化工作流程;Webflow 提升網頁設計的自由度,讓設計師能用以拖拉的方式編輯網站;BrightReps 讓企業能自動化更新顧客回應的表單,並自行打造顧客關係管理軟體。如此多樣的無(低)程式碼工具相繼問世,無非是要幫助人們工作得更有效率。根據推估,全球無(低)程式碼工具的產業規模在2021年將可達138億美元,2024年全球將有65%應用程式是運用無(低)程式碼工具所開發,可見人們將越來越頻繁地使用這類型工具。
當寫程式的進入門檻降低,如何建構出好用的軟體才是最重要的事。根據Tech Republic調查發現,超過50%的工程師每天只花不到4小時的時間寫程式,而是花大部分的時間與客戶和相關利益者溝通,瞭解客戶的需求並掌握實務運作上的細節,由此可知,軟體開發的關鍵在於滿足使用者需求。然而,這幾年間社會掀起一股全民寫程式的風潮,學習寫程式也成了許多人職涯轉換的首選,彷彿具備一個「硬」技術就是這個時代的鐵飯碗,然而,若不了解其中的原理或是加入自己的創意,寫程式依舊只是寫程式,難以打造屬於自己的作品或進行創新。
無(低)程式碼工具時代的到來,不只是降低打造軟體的門檻、提升工程師效率,更大的意義在於解放人們的時間與大腦,讓人們專注在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上。我想,以「硬實力」為導向的學習風氣將逐漸被改變,對未來人才來說,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專業領域知識等「軟實力」也將變得同等重要,成為更具競爭力與價值的能力,若非對數理、資訊等領域感興趣的人,也無需將自己隔絕於科技領域之外。當整個科技產業能囊括更多元的人才時,相信整個世界的創造力、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速度都將獲得提升,創造出更多看似不可能的可能!
本篇文章授權刊登於《經濟日報》名家觀點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