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美國有一間特別的「健身房」,在媒體上引起討論。
Continuum Club 位於曼哈頓精華地段,比起健身房,更像是一座精密的健康實驗室。在那裡,除了傳統健身房的器材,還有一整套醫療級的精密儀器:骨密度掃描儀、具備心肺測試功能的跑步機、生物辨識系統…。有趣的是,這裡甚至捨棄了「私人教練」的稱呼,改稱這些專業人士為「人類表現專家」(human-performance specialists)。儘管每月會費高達一萬美元,但根據報導,申請入會的等候名單仍在持續增加。
不只是單純的「運動」,這間健身房賣的是一整套完整的「健康管理」,預防未來疾病發生的可能。
預防醫學的崛起
從市場數據來看,這股預防醫學的風潮正在加速成長。根據 iHealthcareAnalyst 的研究,全球預防醫療市場正以 9.7% 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預計 2031 年將達到 4,150 億美元規模。而推動這股趨勢的,主要有三股力量:
首先是經濟層面的壓力。目前醫療體系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以美國為例,慢性病其每年3.8兆美元醫療支出中的90%,更有七成的死亡案例來自慢性病。這迫使醫療產業思考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治療導向模式,開始重視預防醫學。
其次是消費者意識的轉變。現代人不再滿足於生病才就醫的被動模式,而是追求主動的健康管理,帶動定期健康檢查、預防篩檢、基因檢測等預防性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同時,個人化醫療的概念也日漸普及,人們希望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和風險因素,獲得量身打造的健康建議。
第三是科技的突破。技術創新也正加速預防醫學進展,包含:AI驅動的診斷系統能夠更早發現潛在健康風險、穿戴式健康裝置可做到24/7的健康監測、個人化醫學技術能根據個人基因和生活方式提供精準的預防建議。
麥肯錫在 2024 年發布的健康趨勢報告也反應出同樣現象。報告指出,生物監測、 AI 個人化建議、有科學支持的健康服務,正在成為產業主流。
用數據科技重塑慢性病照護 —— Health2Sync
在談到預防醫學的實踐時,台灣新創公司智抗糖(Health2Sync)特別值得關注。
Health2Sync不只是一個手機應用程式,而是一個健康管理平台。想像一下:你的血糖機、血壓計、體重機、連續血糖監測器(CGM)等,全都能即時將數據上傳、整合成易懂的圖表,讓用戶一次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甚至還能發現飲食和生活習慣對健康帶來的影響,並依此提供建議。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Health2Sync已發展成亞洲最大的慢性病管理平台,擁有超過130萬註冊用戶,並與台灣、日本、澳洲、韓國、新加坡等地的400多家醫療院所合作。
不難想像,隨著穿戴式裝置的普及,健康數據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營養、健身、睡眠等領域的服務提供商,都能提供更個人化的建議。例如,透過監測壓力荷爾蒙的波動,為用戶推薦適合的健康產品或正念練習。
在新科技的加持下,預防醫學這個概念終於開始加速實踐。我們看到新創公司正用不同的方式重新定義健康管理,相信這將是健康產業的下一個藍海!